無論在活動場合或朋友聚會,都有人問我,如果想要投放數位廣告,是不是可以自己來?還是說要找廣告代理商來投放比較好呢?
廣告投放就像斯斯感冒藥一樣有2種:由自己的行銷團隊來下,俗稱自操;另一種就是出服務費,給專門投放的廣告代理商執行,俗稱代操。
到底是自操好還是代操好,這沒有一定。有時要看產業型態、公司管理方式,有時要看操作難易度和門檻,最重要的一點是,成效要好!這聽起來好像廢話,但還是有許多公司對於代操服務費錙銖計較,選了服務費較低、成效卻差很多的廣告代理商。
跨國企業紛紛「自操」,廣告代理商丟飯碗?
全球類型的企業,近幾年趨勢就是希望 能掌握產業知識 (domain know-how),從行銷上走全球一體化,因此大方向是總公司決定。 特別是主打高收入族群的精品、酒類和家電集團,許多都是總公司規定要「自己來」。
使用自己的商業帳號,讓行銷部門去做廣告投放,並將成效彙整到全球的管理平台,可能是自己管理系統或者Power BI面板,以求掌握各市場的投放成效。
在全球化的大旗之下,廣告代理商不就沒飯吃了?
也不一定,依照我這幾年的觀察, 全球企業的代理商出現了兩極的現象:大而知名的代理商vs.接案個體戶,反而是中型的代理商比較受到擠壓。
雖然是全球化,但各地市場的需求不同,大型代理商因為累積許多來自同產業客戶經驗,對於本土的know-how比較能掌握,而且管理和商業條件上,也比較能符合全球企業的內部供應商名單條件。
而個體戶則是大企業不能說的秘密:總公司規定自操,但自己人根本不想操(原因放在後面一起講),於是就走外聘或勞務委託,把外部人放進廣告帳號中。前陣子我聽朋友說,某時尚雜誌的一批離職員工,幾乎每個人都是一人公司,分別服務一個品牌,名目就是公關操作、行銷顧問等。
垂直電商、品牌電商「隨機應變」
這沒有一定,也是近年來趨勢上的觀察。
垂直電商指一種類型的所有商品匯聚在一個平台來賣,比方說,全部賣冷凍海鮮,或者全部賣美妝等。垂直電商剛起來時,多半委託廣告代理商,因為初期在內部管理,例如倉儲物流花比較多心力,也有一些專門做商品開發、業務開發等,因此廣告投放就放給專業的來。
但是投來投去,受眾變化不大,好像自己的人也都知道怎麼投了。
其實就算自操也有服務公司,負責發票和管理「商業帳號的健康」,以及定期作產品更新彙報及課程講座等,經緯廣告的小樹苗計畫,就是專門服務自操客戶,負責人李中琪說,垂直電商中雖然也有經營蝦皮起家,但近年都是走D2C(Direct To Consumer),他們需要的不是受眾包,而是快速了解投放重點以及調整素材,除非有人力考量或者成效瓶頸才會委外。
品牌電商最多還是走代操。 品牌電商不管是網路起家,還是從實體通路轉到網路銷售,通常都是跨產品類別,同時也跨通路,無論受眾或其消費行為都很多樣化,自己的行銷團隊來做,得要花費很大的心力。到後來,各產品、通路的團隊甚至發給多個不同的廣告代理商執行,反正不管黑貓白貓,能抓得到老鼠的就是好貓。
走雙軌也行!最忌「免服務費」代操
一個苦惱的代理商曾跟我說:品牌總公司要求要自操,但是我們想外發,並不是我們不提供(know-how)或者要偷懶,而是訓練「投手」(俗稱AM)的成本太高。
的確,投放是苦差事,許多產業的消費尖峰都在夜間,因此AM常常要加班,假日跟顧小孩一樣顧著廣告,連廣告代理商自己的AM流失率都很高。數位廣告的主力平台Facebook/Google/LINE就占了70%的投放市場,而各自的操作方式都需要學習,至少要每個月進行產品更新課程,才能讓員工跟得上最新的變化。
光是Pixel、GTM等追蹤碼要怎麼埋設,Google Analytics到今年7月就強迫改版到GA4的轉換等,更讓某些企業覺得還是找人代操,問題就都丟給專業解決。
而且就算自操的廣告費用,若是要取得税上認可,還是要申報境外税扣繳,不然就是委託自操服務商開發票。
也有走雙軌的:一般粉絲專頁的貼文加強投放,以及品牌形象類型的廣告就自己來,而成效導向和節慶大檔等就委外,畢竟能當老闆的都很精明,要自己養team還是付服務費,一定有一個最佳解法。
自操或代操都好,唯一要警告的,就是有一種「免服務費」的代操,其帳號來源不明(可能社群平台和某些大公司的私下合作條件),出問題不理會,還可能外流資料,務必小心,切勿因小失大了。
我的這篇文章原文刊登在數位時代2023年3月號: 非經許可請勿轉載!
品牌電商投入數位廣告投放,自己經營還是找代操? 哪種成效較好?
參考其他相關文章:
進擊的直播電商!用KOL抓住KOC,讓觀眾喊「+1」有甚麼祕訣?
其他閱讀: